找到相关内容228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桂月集(1)

    多少制约着人们的行动。佛教倡导的“五戒”、“十善”和“百法”,既对人们提出了世间法的作人准则,也从人的精神现象和社会心态判别了人格规范。人格完善的标准,这对陶冶人的情操,提高人的素质,不能摈为方外...演讲、献词、开示等散文数十篇汇集一起,亦分类编次于诗联之前,且附录惟贤法师简介心月大和尚生平一文。(桂月集》的编辑、刊印深得法师弟子及众善知识的大力支持。重庆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亲笔为书题辞。值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0767169.html
  • 王恩洋: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

    十八界。统摄世出世间一切法尽。自有别门,摄此诸法。如五蕴,十二处,百法等。开合分类虽各不同,就彼法体,一切互摄。  3.如何有 言如何而有者,此十八界法,除法界一分六种无为,一切皆以缘生故有。有...于是而唯识之教尚焉耳。盖法相之义五蕴百法,平列等观。而唯识之义则举胜独尊,令有系属。故其言曰:一切最胜故(心),与识相应故(心所),二所变现故(色),三法分故(不相应行),是四实性故(无为)、俱不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4667812.html
  • 试论中国近代唯识学思潮的源流

    提倡者渐希,至明季而大振。著述甚富,皆有可观。  他认为唯识学精析名相,严谨细密,“以百法,摄一切教门。立三支比量,摧邪显正,远离依他及遍计执,证入圆成实性。诚末法救弊之良药也,参禅习教之士,苟...特点,亦与中国儒道之学有可融通的契合点。禅宗至宋代家七宗之兴,其思想发展渐趋定型,后世禅者,在修行方法上,虽有看话禅、默照禅、文字禅等诸分途,要之皆归于“放下即是”“一切现成”的精神超越境界与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567851.html
  • 试析真禅法师佛学思想的基本特征

    深刻独到的见解。如大乘佛教唯识宗提出的“百法”,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作了分析,其内容包括了宇宙观和人生观,心理学和伦理学,以及认识论、因果论、真理论等各个方面。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...国际友好交流的优良传统,也为佛教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开辟了又一个重要的领域;是佛教发扬注重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,为佛教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开辟了前进的道路。  关于佛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前提,真禅法师...

    张雪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5067866.html
  • 读《瑜伽经》(一)

    七十五法与大乘佛教百法的体系中,寻、伺都是心所法。寻为较粗的心理活动,伺为较细的心理活动。从欲界到初静虑,为有寻有伺;从初静虑到二静虑,为无寻有伺,二静虑以上,则为无寻无伺。《瑜伽经》对寻、伺...认为,在《瑜伽经》中有驳斥佛教唯识说的内容,还有的内容涉及佛教学者世亲(约公元四世纪)所著的《俱舍论》。由此证明钵颠阇利的年代比世亲晚,亦即大约是公元世纪的人。但有的学者认为,《瑜伽经》本身并没有批驳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2570718.html
  • 俱舍论释题

    法相大乘的阶梯,大  乘法相所谈的百法,在俱舍的七十五法中,已具体而微  的含有了。所以学习大乘法相的,不可不研究俱舍。欧阳先  生说﹕「学唯识法相学,应学俱舍学,如室有基,树有其本  。」如果了解...佛教得阿输迦王的护持,王弘法心切,为了推  广佛教的伟大教法,特下诏遍遣传教师,到南北东西的各区  ,宣传佛化。在各传教师努力弘传下,一时佛法遍于印,  而跃登于国教的地位﹕就在宗教界言,实执当时各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1971083.html
  • 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索

    观行,将其转化为实、纯、本、胜、惟。大师在阐述上述重唯识观时,十分善巧地以百法的唯识观、依真有幻全幻即真的唯识观、悟妄求真真觉妄空的唯识观、空云一处梦醒一心的唯识观为铺垫,帮助众生进入唯识观,为...颇具特色的新唯识学,力主唯识学应成为真实应化的佛学,应将教与观相结合,不能有所偏废,为此,他撰写《唯识观大纲》,发掘基大师《大乘法苑义林?唯识章》之重唯识观。阐发诠释唯识学三性说之精微之义,以作评价与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473545.html
  • 《彰所知论》传承过程及〈情世界品〉补订

    。  29. 《大乘五蕴论》(Pa?ca-skandha-kasāstra),佛书名。古印度世亲着,唐玄奘译。一卷。论释大乘唯识学派的百法,是法相宗所依据的重要论书之一。  30. 《李安宅藏学...大藏经,就会发现小乘论部的首篇就是元朝帝师八思巴的《彰所知论》,其重要地位自不待言。汉译本是《彰所知论》作者八思巴帝师之弟子沙罗巴所译,[2] 凡二卷,共分品:第一是「器世界品」(藏:snod;梵:bh...

    王启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373945.html